全国招聘外教 多、快、好、省 188-8885-0127
登录|注册
聘外易-让学校招聘外教更容易!全国外教招聘-多快好省
您的位置:聘外易>>教育新闻

中国持续30多年的英语热或将面临降温

发布:12/26/2013 4:08:27 PM作者:pinwaiyi.com点击:759

 中国持续30多年的英语热或将面临降温。

  北京的高考改革方案是,2016年开始,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成绩3年有效。语文分值由150分增至 180分。中考英语由120分减为100分。一个多月后的12月8日,教育部方案公布,“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外语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解释:“考试结果是分数呈现,外语的分值以120分为宜。”改革时间表明确,2014年年底前,各地要出台实施办法,2017年总结推广。
  教育部方案出来后,措手不及的北京表示,将随之调整。
  外语高考改革骤然提速,并将迅速向全国铺开。英语会走下神坛吗?若果如此,学生、教师、教材、培训市场,都将受到巨大影响。同时,泥潭中的母语教育会获得拯救吗?
 
英语外教招聘-英语外教教学对英语学习帮组巨大
 
■英语改革之辩
 
     哑巴英语必须改了
 
  数亿人多年学下来,仍以哑巴英语居多,面对老外说得最多的是“My English is poor”
  “我支持这次改革。”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中英语教研室主任王忠山说。他认为,英语教师和英语学科的地位会因为改革而受影响。他认同考试和教法都需要改革,“所有的学科方向,都要重能力。”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德斌身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也赞同这次改革,但“这不等于忽略英语”。对于北京的方案,他认为,“降分是应该的,但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用更灵活、更实用的方式学英语。”
  多年来的英语教育被广泛质疑,全民学英语,费时低效,令人发指。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是众多国人学英语的沉痛史。数亿人多年学下来,仍以哑巴英语居多,面对老外说得最多的是“My English is poor”(我的英语很差)。
  知名教育集团英孚发布的全球首份《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年花费300亿元用于英语培训,但实际效果不佳,在44个母语为非英语国家及地区中,英语熟练度仅排在29位,在亚洲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历史上,中国人学英语有个特糟糕的开头,清朝最流行的英语教材是《英话正音》。这本教材通篇汉字,没一个英文单词———“我”是“挨”,“做”是“妥度”(to do),“坐”是“西特当”(sit down)……
  首次高考英语33分,第二年高考英语55分,继续落榜,第三年考中。中国最富有的英语老师俞敏洪的经历,是国人英语悲催学习史最好的逆袭故事。但俞敏洪并不看好北京的改革,他接受《博客天下》采访时说:“很难想象每个学生第一次就能考到100分,他要持续不断地考,因为每增加几分就对高考有帮助。同时,这会让高中英语教学更难。这可能是失败的改革。”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是改革的支持者,她并不担心外语专业学院的发展。“这项改革有望对解决语文教育相对薄弱和英语教育的某些偏颇有很大作用,会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乃至国学教育,产生促进作用。”她在邮件里答复说。
 
最忧心忡忡的是中学英语教师
 
  “我们有个老师非常喜欢织毛衣,她可以考虑开这个选修课”
  反对英语降低分值的也大有人在。北京四中外语教研组组长李俊和在网上公开 9条反对意见。“如果高一年级也可以去参加高考等级考试,很多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完全就可以考上那个等级,高二高三给他开不开英语课?”
  另外的矛盾是,家长会纠结孩子的未来怎么定位,英语突出的人可能是塔尖上的人,“孩子爬不爬那个塔尖是个矛盾,家长们甘心吗?”王忠山说。但对于他身在的外国语学校,“不见得是不好的消息,可能反倒突出自身优势。”
  北京网友“11love00”在教育部发布改革指针后提出强烈反对,“在国际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英文是用得最多的语言,只有更加学习的必要,而没有减弱的理由!我只能说,淡化英文的学习,只会使中国的教育和科研更加地烂!”
  最忧心忡忡的是中学英语教师。长春外国语学校一位年轻老师听说,沈阳一些学校已经减少了英语教师招聘名额。在北京,英语教师将面临着一次教学方式和教学岗位的“洗牌”,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师。“我们有个老师非常喜欢织毛衣,她可以考虑开这个选修课。”北京一所附中英语教学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而此次改革导致的结果是,初中英语会更加受重视,每个学生都要争取尽早拿到英语考试“过关票”,在高二或高三解套。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重点研究语言经济学,他认为:“(改革)可能会激励学生稍微注重汉语言的学习,包括说、写、读的技能的提高,因为这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一部分。对自认为学习外语将来用的可能性不大的部分人来说,可能减少学习外语的投入。但是,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投入的精力不会影响太大,因为对100分仍然不敢不重视。”
 
■英文中文之争
 
  外语和母语学习一定矛盾吗
 
  母语学得好的人通常外语也会好,外语差的人往往母语也没学好
  “If you do not leave me, we will die together。”怎么翻译?
  你如果不滚开,我就和你同归于尽。(四级水平)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六级水平)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八级水平)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专家水平)
  你在或不在,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活佛水平)
  这就是为什么语文要提高到180分,英语降到100,差别不在英语水平。
  被广泛传播的段子让母语外语争端有了戏谑化的答案。
  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一定矛盾吗?在基础教育领域,被公认失败的还有语文。降低英语考试分数比重的同时,泥潭中的语文教育会获得拯救吗?
  有评论说,北京的改革“对于英语好、语文差的同学来说,这就是噩耗”。
  现实是,从中考、高考,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乃至考研;如果出国,还有托福、GRE、雅思考试;工作后,评职称也要考英语,庞大的英语必考系统卷入数亿中国人。近年来,英语学习甚至蔓延到胎教、早教领域。
  与此对应的是,由于觉得语文“无用”,高校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低,众多高校的专业没有大学语文课。保卫汉语的声音,十几年来此起彼伏。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曾在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
  黄少安看法不同:“中国作为大国,大可不必太介意所谓的母语安全问题。我们不应抵制作为世界通用的信息承载和传递工具的语言,更不用担心中华文化的危机。只要我们经济强大就不会有问题。使用什么语言不是最重要的。”
  在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谢小庆教授看来,母语学得不好,绝不是因为英文学得太多。“我们的母语教学和英语教学都是‘少慢差费’的,是半斤八两。母语学得好的人通常外语也会好,外语差的人往往母语也没学好。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关系是正相关而不是负相关。”
  不论是英语还是母语,都存在一个致命的误区,把语言知识当成语言能力,这是语言学界的共识。遗憾的是,语言教育“少慢差费”也是1978年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观点。
  官方说法是,改革是弱化英语的应试功能,让其回归语言工具的本质。更深的背景在于国内兴起的国学热,无论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电视节目,还是中小学生热读的古典启蒙教材,从官方到民间,母语教育正向传统回归。
 
全球语言市场里的博弈 聘请外教教英语
 
  语言经济学的观点是,语言在世界上或某一国的分布往往反映权力的分配
  吉林大学博导刘德斌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办理出国护照时,上面除了英语还有法语,但现在,法语已经消失。
  当联想公司宣布官方语言是英语时,究竟意味着什么?
  语言经济学的观点是,语言在世界上或某一国的分布往往反映权力的分配。正是经济力量,使得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黄少安认为:“一种语言在世界的地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母语国的经济实力,一国经济实力越强大、对世界影响越大,学习该国母语的越多;二是该种语言的学习难度或学习成本。如果语言学习难度太大,即使该国经济实力强大,也会影响该语言的通用程度。”
  全世界大约3.8亿人的母语是英语;大约2.5亿人的第二语言是英语;大约10亿人在学英语,20亿人在接触英语。说英语是走遍全球的语言并不夸张。
  在这样的趋势下,汉语的未来是什么?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已有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85万人。英国计划到2016年,将英国汉语学习者的数量增加一倍,达到40万人,而去年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只有3%的小学和9%的中学有汉语课程。 2%的学校表示曾开过汉语课,后来取消了。
  据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难学的十大语言排行”中,汉语名列榜首。难度以及师资匮乏,成为孔子学院推广汉语的瓶颈。
  关于中美发展趋势和语言竞争,一直有多面的看法。
  2000年,张元导演的《疯狂英语》在多伦多首映。片末,李阳以一贯的自信断言,“下个世纪将是全世界说中文的时代。”全场哈哈大笑。
  这也许并不是疯狂的预言。《纽约时报》曾刊登的《2040年的中国》写道,“到2040年时,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各类科学会议上随处可以听到中文,而美国国内音乐排行榜上的中文歌曲也比比皆是。”2040年,正是高盛预测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一年。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是否会成为统治性语言?长期看,“中国人太多了,完全有可能!”英语教师王忠山说。但刘德斌认为,很长时间内改变不了英语的地位,“中国没有更加强大以前,英语不仅该学,而且应该成为传播中国软实力的手段。”
 
  ■延伸阅读

从“Long live Chairman Mao”到“Welcome to Beijing!”
口号里的中国英语学习史
“我们要征服英语!”这样的口号让《纽约客》评价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他可能是全世界唯一能让自己的学生学英语激动到泪流满面的人。”
而“文革”期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能做接班人……”是流传甚广的政治口号。
在当年有限的英语教学里,“LongliveChairmanMao”(毛主席万岁)是课堂最常用的语句。
“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
中国人的正规英语教育,至今走过150年。
1862年京师同文馆建立,启动系统的英语教育。1902年清政府发文明确,全国的中小学课堂外语课以英语课为主。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英文“民主”与“科学”的音译。
1954年,英语的第一外语地位被俄语取代,1964年又因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得以恢复,“文革”到来后则再次陷入大范围崩溃。
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高考没有外语,除了外语专业考生。1978年年初,《北京日报》上刊登的文章《以革命导师为榜样努力掌握外国语》写道:“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被许多人看作号召学外语的信号。
《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1981年颁布,出国热、托福热兴起。
1982年开始,许多城市的院落响起伦敦口音的英语对话,人们跟着央视播放的《跟我学》(FollowMe)学英语。第一轮英语热开始。《中国日报》当年写道:《跟我学》在中国拥有1000万观众,与我国现有的电视机台数吻合。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那一年开始,英语成绩按100%计入总分,至今刚刚30年。
“攻克英语,振兴中华”
上世纪90年代,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出现,贡献了“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英语,让三亿外国人说一口流利汉语”等口号。李阳的学英语核心口号是“攻克英语,振兴中华”。“振兴中华”源于1894年孙中山创办“兴中会”时提出的口号。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明确提出从小学3年级开设英语。实际上,部分大、中城市已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
2002年,李阳登上春晚,带领中国人大喊英语过春节,成为英语学习全民运动的偶像。
 
       “Welcome to Beijing!”
跨入新世纪,英语热步步升温。

距奥运会1000天时,北京市民讲外语组委会提出“迎奥运1000天,说英语1000句”的口号。大多数接受培训的市民,学会的第一句英语是“WelcometoBeijing!”
新加坡导演莲·派克2008年访华时,专门拍了一部名为《为英语疯狂》的纪录片。
英语培训机构最广泛的宣传口号是“来××学习英语,从此改变人生”。
在12月7日关于高考改革的网上讨论中,一位厦门网友写道:“为了孩子的将来能进入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必须努力学会英语啊!”
数十年来,资讯、观念、生活方式,都在与国际潮流加速互动,“与国际接轨”成为流行至今的口号。
从“狠批洋奴哲学”到“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与国际接轨”,从德先生、赛先生到“Welcometo beijing!”,口号中国里,百年间,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小编推荐:城市招聘外教攻略

本站所有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资料版权均为本站所有。任何机构、个人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保护原创作者权益,侵权必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