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西工大诚邀全球英才申报2025年海外优青
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西工大诚邀全球英才申报2025年海外优青。荟聚才俊,筑梦翱翔!
一、项目简介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条件
(参考2024年申报条件,具体以2025年基金委发布通知为准)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三、相关待遇
1.聘任岗位
事业编制,聘为教授、博导,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薪酬待遇
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年薪+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奖励绩效+突出贡献奖励等其他收入,上不封顶;学院(研究院)提供额外奖励和支持。
详情可咨询各学院(研究院)联系人或浏览学校官网。
3.科研保障
(1)提供200-6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含国家);
(2)博士生指标入职前三年,每年保证1个;
(3)入职前三年招收的博士后,薪酬由学校全额承担。
4.科研平台
(1)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场地。学校现有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200余个,获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9个,深度参与6个国家实验室建设。每个理工类学院有1-2个国家级平台支撑。
(2)提供良好的公共平台,学校建有分析测试中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研究型、公共服务型平台,提供简单顺畅、科学准确的分析测试服务。
5.发展支持
(1)经费足,保障强。2024年度全校科技经费超过65亿元,居全国前列。
(2)渠道多,项目足。2024年获批亿元级科研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总数超过370项。
6.生活保障
(1)子女享受西工大中小幼优质教育资源(全国顶尖);
(2)享受“三秦优才卡”,享受省内机场、铁路客运站贵宾服务,医疗系统“绿色通道”,三甲医院体检,省内A级景区免门票等高层次人才专享服务。
7.其他支持
(1)配备“成长责任导师”,一对一指导,职业生涯全过程支持保障;
(2)学校与军工集团和行业院所合作紧密,实施青年教师“百人总师培养工程”,提供赴行业院所挂职锻炼的机会,提供合作渠道和机会;
(3)学校全力支持组建学术创新团队,入职后可申请“翱翔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给予经费和资源支持,促进学科交叉研究与合作。
8.特别说明
(1)海外优青进入答辩暂未通过者,经一定程序纳入学校“翱翔海外学者”(NPU Aoxiang Young Fellow)支持,年薪55万,科研经费理工类100万,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40万,提供硕士、博士、博士后指标等。
(2)申请海外优青,可同步申请“陕西省人才计划”和学校“翱翔海外学者”。入选“陕西省人才计划”,支持生活资助(免税)和科研启动经费,同时入选国家海外优青和省人才计划,就高支持。
(3)相关领域特别优秀者,将获得“翱翔人才(特别资助)基金”额外支持,20万/年,支持期3年,共60万。
学校人力资源部(高层次人才办公室)将为您提供从政策咨询、申报准备、入职报到、落实待遇等一站式服务和全过程保障。学校和学院组织专家指导申报书撰写和修改。各学院设有工作专班,配备专人协助您准备和完善申报材料。
四、申报材料和联系方式
请联系学院负责老师获取申报材料模板,将个人简历和申报材料发送至相关学院联系人邮箱,并抄送学校人力资源部(高层次人才办公室)邮箱:wangqu@nwpu.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为“姓名+海外优青”。
1.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高层次人才办公室)
联系人:王老师 15201595735(微信同号)
黎老师 15802907598(微信同号)
座机:+86-029-88495803
邮箱:wangqu@nwpu.edu.cn
2.西北工业大学学院(研究院)
五、学校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学校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
办学资源富集,学科特色鲜明
现有学生37000余名,教职工41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25个学院和1个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72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2个ESI前1%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学/生态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4个ESI前1‰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
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无人系统等7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由我校培养。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的33万多名校友中,有50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67位将军,63位两院院士。大批西工大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
创新引育机制,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不断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完善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持续提升青年教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实施“翱翔团队计划”,通过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精准支持,促进团队“培育大人才、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学校汇聚了一支由全职两院院士10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50余人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及一大批行业领域专家、型号总师等国家级专家。
强化科研创新,科技贡献突出
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建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场地。学校现有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200余个,获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9个,深度参与6个国家实验室建设。学校建有分析测试中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研究型、公共服务型平台,提供简单顺畅、科学准确的分析测试服务。
学校科研经费足,保障强。学校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2024年度全校科技经费超过65亿元,居全国前列。科研项目渠道多,项目足。2024年获批亿元级科研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总数超过370项。学校深度参与了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专项的科研攻关,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学校强化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期刊持续发表原创性成果。国庆60周年、建军90周年阅兵中,整个无人机方队由我校自主研制生产,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国庆70周年阅兵中,我校无人机再次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2024年(2023年度),学校牵头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五。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诚挚邀请优秀的您加入西工大,西工大在美丽西安等您!一起向未来,共创事业,逐梦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