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长沙晚报
奥地利高管斯蒂芬:在长沙干事业就像吃湘菜,越品越上头
人才,是城市向上生长的“第一引擎”。长沙始终以高端人才为引领,搭好聚才“舞台”、建好引智“磁场”,全力优化海外人才发展生态,热忱邀请海内外英才带着智慧才华扎根长沙(长沙外教招聘),让一个又一个创新项目在这片土地结出硕果。

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显示,长沙连续6年上榜并位列全国第17位。这一指数彰显的不仅是长沙欢迎全球人才来湘创新创业的积极姿态,更是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又一鲜活注脚。
今日起,Hello Changsha工作室推出“洋高管湘创记”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在长外籍高管,探寻这些长沙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从“异乡客”变成“中国通”的足迹,倾听他们在湘江之畔的逐梦故事。
2015年,奥地利青年斯蒂芬·欧宁格背起行囊,从多瑙河畔启程,首站落脚黄浦江边;2020年,他告别“魔都”的繁华,选择来长沙奔赴梦想;如今,他在长沙尖山湖公园“人才林”种下的银杏树,早已生机勃发。
作为湖南道依茨动力有限公司(下称“湖南道依茨”)首席运营官,斯蒂芬选择扎根长沙,因为“长沙有很多奋斗者,是一个适合追梦的城市”。这位在中国工作生活已十余年的外籍高管,身上既有中式的拼劲,又有德式的严谨,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书写着“在长沙创未来”的时代故事。
跨界“闯关王”:“我只是在大家吃饭的时候,选择了吃苦”
初见斯蒂芬时,他正站在办公室投屏前,和同事逐项拆解产品性能参数、梳理售后反馈,中文流利、逻辑清晰。
湖南道依茨是中德合资的发动机制造企业。“他就是大家公认的‘六边形战士’。”公司副总经理向本杰说,斯蒂芬熟悉德国总部运作,项目卡壳时能帮助打通“快速通道”,把技术难题等拆解得明明白白。
工程机械专业出身的斯蒂芬,来长沙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制药设备企业负责人。此前,他还在广东、上海的企业当过高管。
从奥地利到中国,从厨房家电品控、医药装备研发到工程机械制造,每一次跨界都像“闯关卡”,斯蒂芬却觉得本质相通,核心都是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
执着的问题解决者,这是公司质量总监杨伟对斯蒂芬的评价。2024年,斯蒂芬初到湖南道依茨,发现因三方沟通问题导致产品市场表现不佳,他立即成立专项组,组织各方每天开会分析讨论,竭力推动产品优化改善,直到客户点头认可。
短短一年多,斯蒂芬不仅让中德股东的合作更透明、效率翻番,还帮公司拓展了全球销售市场。他笑着说:“中国有句俗话叫‘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会尽我所能助力中德股东更紧密地合作。”
工作之外,斯蒂芬最爱健身。为了把时间“攥”得更紧,他在办公室摆了台小型跑步机,午休时边慢跑边刷中文电子书是常态。有人惊叹他是“时间管理大师”,他总幽默回应:“我只是在大家吃饭的时候,选择了吃苦。”
“进口”长沙人:“长沙够实在、够拼,跟我爱挑战的性格相符”
剪纸、折扇、中式花卉,斯蒂芬的办公桌上,放着不少“中国元素”,凑近一看,茶盏里盛的不是茶而是咖啡。“中西混搭的style,和我现在的工作氛围一模一样。”他笑着端起咖啡抿了一口。
儿时初见汉字时,斯蒂芬便觉得复杂的汉字神秘有趣。当他决定自学中文时,身边的朋友都不理解,认为他“疯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已经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与大家交流。“我现在就是个十足的‘进口’长沙人。”接受采访时,斯蒂芬打趣地说。
在长沙这些年,斯蒂芬既见证了城市的日新月异,也逐渐融入了本地生活。“刚来时觉得湘菜辣得上头,现在却越吃越香。”如今,他甚至会向德国总部同事推荐剁椒鱼头。
“长沙够实在、够拼,跟我爱挑战的性格相符。”斯蒂芬对在长沙干事业的态度,就像对湘菜的感情一样——初尝有点冲,越品越上头。
星城筑梦人:期待长沙添更多国际平台,共逐行业新高
当大家把“闯关王”“六边形战士”“时间管理大师”等标签贴在这位洋高管身上时,斯蒂芬更愿意称自己为“星城筑梦人”。就像他常说的:“想变强大,就别怕任何挑战。”
今年4月,德国慕尼黑,来自长沙的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等头部企业组团亮相有全球工程机械“奥运会”之称的德国宝马展,一系列产品亮出“长沙机甲”的硬实力。作为工程机械从业者,在场的斯蒂芬格外自豪:“长沙企业的展位越扩越大,产品凭着高性价比‘圈粉’全球,通过中外技术融合和智能制造升级,必将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如今,长沙正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让斯蒂芬更坚定了“深耕工程机械领域”的想法。他期待未来的长沙能有更多国际行业展会、技术论坛落地,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参与技术合作。
这也是长沙孜孜不倦的追求——这里既有“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图景,更回荡着“背起双肩包出发,创业就业到长沙”的青春召唤。长沙城,良木可栖。
